当四月带来阵阵甘美的骤雨

让三月里的干旱湿进根子去,

让浆汁滋润草木的条条叶脉,

凭其催生的力量使百花盛开;

当和风甜美的气息挟着生机

吹进树林和原野上的嫩芽里,

年轻的太阳也已进入白羊座,

把白羊座里的一半路程走过;

当这大自然拨动小鸟的心灵,

让它们夜里睡觉也睁着眼睛,

让它们白天啼唱动听的歌声;

这时候,人们也就渴望去朝圣,

游方憎和香客就去异地他乡,

去远方各处知名的神龛圣堂。

英格兰各郡无论是东西南北,

人们特别要去的是坎特伯雷,

去拜谢荣登天堂的殉难圣徒,

因为人们有病时他给予救助。

就是这个时节,在其中某一天,

我正住在萨瑟克的泰巴旅店,

满心虔敬地准备着登上旅程,

专诚去坎特伯雷大教堂朝圣。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巨匠德莱顿称乔叟为英诗之父,认为他应当享有希腊人对荷马、罗马人对维吉尔那样的崇敬。《坎特伯雷故事》是乔叟的代表作。

上海译文出版社

此书“总引”介绍了这次“故事会”的缘起。那是4月一个傍晚,乔叟见到一队骑马的朝圣者来泰巴旅店投宿,这些前往坎特伯雷的人共有二十九名男女,各人的身份、地位、职业不同,除了没有最显赫的皇亲国戚和最贫困卑贱的人,三教九流几乎应有尽有,包括骑士、扈从、跟班、修女院院长、修女、修女院教士、修道士、托钵修士、商人、牛津学士、律师、平民地主、缝纫用品商、木匠、织工、染坊主、织毯匠、厨师、船长、医生、有手艺的巴思妇人、堂区长、庄稼汉、磨坊主、伙房采购、管家、教会差役和卖赎罪券的人。结果,乔叟和旅店主人也参加了这支队伍。

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第二版《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的木刻版画,印刷于1483年

坎特伯雷在英格兰东南角,离伦敦(当时面积仅一平方英里)六七十英里。十四世纪的英国人口约二百五十万,居民密度不大,结伴而行自然比较安全,也有利于相互照应和减少旅途寂寞。所以,自告奋勇当大家向导并俨然如领队的旅店主人提议,各人在往返需四天的路上讲四个故事,由他评判谁的故事讲得“最有意义最有趣”,回来后在他旅店里由大家出资设晚宴犒赏那人。

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

如果每人讲四个故事,故事总数应在一百二十左右,但乔叟没有完成这一宏大计划。现在文本中只有二十三人讲了故事,其中有的故事没讲完(例如厨师和扈从的),有的被打断后重讲(如乔叟本人的),有的则包含很多历史小故事(如修道士的)。然而,尽管作品没有完成,我们仍可看出组织得很好的整体性。

首先,“总引”形象而幽默地介绍了各位朝圣者;其次,每个故事前往往有或长或短、内容不拘一格的引子,让故事同整部书的布局联系起来。特别有趣而巧妙的是,故事间往往有因果关系,例如朝圣者之间有矛盾时,会以故事作为攻击手段;同时,讲故事者与所讲故事往往也有联系。前者如管家认为磨坊主的故事伤害了他,便讲故事回敬,另外,托钵修士与教会差役虽然都吃宗教饭,却也在故事中相互攻讦,反映了不同教派间的矛盾。后者的例子如修女院教士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公鸡,周围有好多母鸡,这处境同周围有很多修女并应听她们忏悔的修女院教士相像。可见书中的一些细节也经过作者苦心经营。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心长力绌,不足之处,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学脉络,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