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读国史《简读中国史》读后感(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读后感500字)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记得上中学时我是不太喜欢历史课的。历史通篇都是些改朝换代的权力变更,一个个历史事件的简单堆砌。偶有一两个能品出一点味道的历史故事,也被老师讲得平淡无奇。
直到在“得到APP”上听了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才发现历史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在讲到中原与草原相互作用时,施展老师告诉我们,长城所在位置几乎与400毫米降雨线完全重合。也就是说长城以北的游牧生活方式是自然地理气候决定的。而农耕文明,单位土地能养活的人口要比游牧文明多得多。

定居的农耕生活更适合财富积累、粮食储备、以及文化的发展。而北方马背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对单一,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也比较差。荒野草原上的生存方式,让他们的性格变得相对强悍,武力掠夺也被看作一种适应生存需要的英雄行为。
总之,施展老师以一种“大历史观”,从地理、气候等“慢变量”阐述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给了我一个全新视角。纵观中国历史,能够统一长城南北的王朝,统治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北方血统,特别是位于东北的那些少数民族,他们往往同时了解农耕和游牧。

我今天要说的《简读中国史》是另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历史书。作者张宏杰还给了一个副标题:“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史”。
特色就在世界史坐标。一本书要讲清几千年中发生的事,难度太大。而要重点弄清某种特征,以及它们发生的逻辑,不仅可能,而且非常有趣。

世界史坐标,为什么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自己呢?其实,我们的视野往往非常局限,因为理解和感知不同,它需要对比,历史不可能重来,但如果你看到了其它地域、其它民族在差不多的文明阶段都发生了什么,那么你对文明进程的逻辑势必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里有很多(绝大多数)底层逻辑是相同的,或非常类似。比如文明都是以城市的出现为起点。文明的总体趋向都是从野蛮的强力向着契约化的法治社会发展。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嬴政重用李斯等人,这些人都属于法家。虽说也建立所谓的三权分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可意义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完全不同,西方的做法是为制约最高权力而设,而嬴政的三权分立是为维护皇权而设。
没有了对贵族的分封,从宰相到庶民全都是皇帝的奴隶。黑格尔甚至把中国的帝制称为一种“普遍奴隶制”。

此时地中海的希腊正在推行民主制度。公民平等,法律至上。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相互间的关系非常松散。就是后来灭了希腊的罗马帝国也与秦帝国非常不同,它不是一家一姓的帝国。罗马帝国有元老院、公民大会等集体决策组织。执行官只有当遇到战争,才有阶段性的独裁权。
都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罗马法》,可见法治在文明中的份量。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自治传统和法律意识上存在的差别,“权力”和“法律”扎根在不同文明中的文化土壤中。

《简读中国史》的作者认为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迭并无本质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东西方对商业的态度非常不同,士农工商,商在中国历代皇权下都是被打压的,排在末位。而最能标志商业繁荣的朝代是宋朝,它也是工商业最为发达的朝代。过了这个顶峰,集权便越来越集中,文明在整体发展上开始走衰。
经济方面只有两种逻辑,强迫的(强盗逻辑)和市场的(契约的)。而契约是文明发展的方向。中国就是在陆权优势让位于海权优势的大航海时代,越来越闭关自守。
英国在海权时代逐步成为了世界霸主。发生在英国的大宪章和光荣革命,都是契约战胜王权的胜利。释放出的生产力其实比蒸汽机更加巨大。

我们错过了一些重要机遇,与统治者的见识和认知密切相关。该书作者对比了乾隆与缅甸王的纠结和傲慢。缅甸当年是东南亚的霸主,甚至主动攻打过英属的印度。对英国公使,乾隆曾十分纠结于英国公使的跪拜。而缅甸王则纠结于英国公使的“脱鞋”(缅甸礼仪)。
中英鸦片战争和英缅战争的两个落败国,中国和缅甸,最高统治者最纠结的不是那些割地赔款,而是在都城互派常住大使。为此都引来了对英国的第二次战争,同样也都输掉了。
用高度的相似史实解读统治者自认为天下老大的一种无知。

本书作者的另一个对比案例是1853年美国炮舰逼迫日本打开国门的事。日本同样出现了义和团那样杀洋鬼子的事件,也同样遭到无情镇压。可日本居然还有特别的节日纪念,来纪念这个国门被迫洞开的事件。日本接下来,以“脱亚入欧”的态度拥抱了西方文化,明治维新后,一跃成为列强,两次打赢了对俄战争。
相比之下,我国的洋务运动等皆是出于被动。可以概括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不同的是,日本是由很多高度自治的区域势力组成的。天皇对它们完全不具有中国那样的集权统治,因而更容易与西方的现代化接轨。

当然,历史这东西非常复杂,张宏杰也好,施展老师也好,也都只是一家之言。可如果你习惯理科思维,对各类史实间有自洽、它恰,并对史料、考古等各类证据都能有“贝叶斯增益”,那么一定会觉得看这类书非常的爽。
注:配图来自网络,仅为文字原创。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