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故事集》,包括单行本的全10集和精装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品种,备受读者喜爱。了解这套书的人都会知道,它不仅当下畅销,而且是畅销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名牌图书。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续编《中国历史故事集》,一段出版佳话

  1960年代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著名出版人叶至善、遇衍滨等策划《中国历史故事集》,计划一个时期编一本,选定的作者是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先生。林汉达很快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并出版,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成为那个时代通俗历史读物的代表。《东汉故事》写出后,因遇到“文革”而未能出版。而林汉达在1972年不幸去世,这套书的写作中断。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人们对《中国历史故事集》能否继续编下去并不抱信心。

  因为,林汉达先生的写作特点非常独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组织材料的“一线贯穿”,或说是“丝线串珠”,即把要讲的故事用一条线索联系起来,不断线,全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这就需要作者对历史故事的细节非常熟悉,并有巧妙的串接手法。二是口语化的讲述。作为语言学家,林汉达对口语做过精细的研究,早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口语化的写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历史故事的最初目的就是“尝试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写作”。他的名作《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就是成功的范例,而《中国历史故事集》,更是他对口语写作精益求精的典范。凡是看过这几本书的人,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续写的作者如果缺乏口语化语言的功底和把握能力,就很难达到林汉达的水平。倘若写出的东西,与前几本的“林汉达风格”不一样,是“两张皮”,编者和读者都是不认可的。由此,给续编这套书带来了极大难度。

  幸运的是,在1978年,即“文革”后恢复出版业务不久,中少总社来了一位杰出的编辑,就是当今著名的编辑家雪岗老师。雪岗阅历丰富,学识渊博,精通文学语言又熟悉历史,与林汉达的学问结构极其相通。他还对戏曲、曲艺和民间故事了如指掌,对口语词汇也有相当的研究。尤其是,他有长期的写作经验,有适应各种体裁的写法。他进社以后,很快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修订再版,使这几本书定型再版,重现辉煌;接着,又精细加工了尚未出版的《东汉故事》。这样,林汉达写的前四本书就全部出齐了。

  在拜访林汉达夫人的时候,雪岗得知林汉达有《三国故事新编》的手稿(50多万字),便提出,把它改写成8万多字的《三国故事》,作为《中国历史故事集》的第五种。这个建议得到社领导的支持,于是雪岗并接受了写作的任务。三个月后,他写出了《三国故事》,在1981年出版。这本书无论在叙述方法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与“林汉达风格”吻合,很多人读后都感到“太像了”,称呼雪岗为“小林汉达”。林夫人也对他说:“你写的就是汉达的东西。”1982年,《三国故事》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评委会主任林默涵先生见到雪岗说:“希望你继续写下去,把这套书写完。就像恩格斯给马克思续写《资本论》一样。”此后,大家都把《中国历史故事集》续写完成的希望寄托在雪岗身上。

  此后,雪岗先后担任了编辑室和出版社的领导工作,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续写的事,但他从没有忘记此事,一直在搜集材料,设计提纲。直到退休之后,他才安下心开始写作,创作出了《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后五种《晋朝南北朝故事》《隋唐故事》《宋元故事》《明朝故事》《清朝故事》。《中国历史故事集》从1960年代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终于由林汉达、雪岗两位名家接力完成,成为我国出版界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