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牛奋的故事:被位置戳了一刀(演艺圈的作用)演艺圈故事集1-285,
牛奋的故事
——被位置戳了一刀
大学毕业啦,牛奋被分配到家乡小城的财政局工作。
1994年,大学生还包分配。牛奋的大学,别看是个二本,却和上海财大一样,是财政部的部属院校。学生很多都分配到了本省的各级财政、税务部门。
毕业前,那位念“凶酒”的学生处处长致毕业辞,动感情地说:“以我这一辈子的经验,到机关里工作,关键要‘听话、勤快’”。
于是,牛奋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标准。
每天很早就到单位,拖地、擦桌子、打开水。那时候还没有物业的阿姨大叔,这些活儿都是自己干。
上班以后,孙科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牛奋听话着呢。
牛奋在资产科。隔壁办公室有个王主任,副处级,我们小地方都叫副县级。王主任刚刚扶贫回来,还没安排工作,手底下没兵,光杆司令一个。
每当计算机不会用了,他就跑过来喊:“小牛,过来帮忙。”
牛奋听话,勤快,常帮王主任解决些计算机上的小问题。
牛奋参加工作刚满1个月,有一天孙科长对他说:
“小牛,局里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叫清产核资办公室,让王主任负责。王主任相中了你,跟局里要人。局里决定把你抽调到清资办了。现在你就收拾一下,去清资办报到。
记住,你还是咱们科的人,只是抽调。清资办是个临时部门,清产核资搞完了,就得解散,你还得回来。”
“听话、勤快”,牛奋一边默默地念叨着,一边收拾东西去清资办报到。
清资办根本不在财政局的楼里办公,也不跟财政局走一个门。它在后院一个低矮的小楼里,跟医务室、后勤科在一起。
清资办的人员就更独特了。除了王主任和牛奋之外,其他四位都是财政局的退休人员。
慢慢地,连王主任也不经常来了,扶贫回来的王主任已经被正式被任命为财政局下面一个副处级单位的负责人,兼清资办主任。
于是清资办就剩下了四位退休老干部和年青的牛奋。
清资办是干什么的呢?
那个时候的企业多数都是国有企业。为了摸清楚家底,每隔一段时间,国家就搞一次清产核资,要求国有企业清查资产,核实资本金。
最后每个国有企业编制出真实的财务报表,报到清资办,逐级上报到财政部。
说白了,清资办没有任何实权,就是领着编财务报表的。
三个老头一个老太太,牛奋整天跟这4个退休老人在一起,3年之后,牛奋变成什么了?你猜。
答案是:会计高手。
牛奋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面武功最高的,是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扫地僧”。牛奋觉得自己遇到了4个“扫地僧”。
这四个人,退休之前分别是工业科、商贸科、交通科的科长,都是干了30多年的老财务。
这四个扫地僧,发现牛奋听话、勤快,都愿意教牛奋,带着牛奋到企业去。
牛奋对此记忆犹新:
“我们去企业,就类似审计的监盘。
这四位,带我出去,从来都是骑自行车。那个商贸科长更搞笑,骑着个三轮车,里面还放个小板凳。为什么,下午回来要到学校门口去接孙子。但是他们带着我看,给我讲会计、财务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把自己的功力毫无保留地复制给了我。
他们领着我下过煤矿的矿井,去过海边的盐场,到过自己有码头和铁路的大企业,也去过满是精密仪器的化工厂,3年跑过上百家企业,我真正弄明白了会计和财务。”
牛奋的会计技术大增。
在全省财务报表评比中,牛奋年年为本市拿到第一名。
牛奋在全省清产核资系统有了小名气。每当全省报表要汇总的时候,省清资办就会点名要牛奋去省城帮忙。我们省也年年拿全国报表评比第一名。牛奋因此获得了全省清产核资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牛奋听话、勤快地在清资办干着,与四位扫地僧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但是他们看牛奋的眼神越来越不对。
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袁科长拉住牛奋说:
“小牛,有件事我是当说还是不当说?”
牛奋说:“您不拿我当自己人哪?”
袁科长说:“你知道不知道,你这个位置,是整个财政局最差的。你再呆着这里,一辈子就全耽误了。”
牛奋吃惊地问:“您说什么?”
“小牛啊,咱们在机关里工作图个什么?不就是图个提拔吗!
咱们局里科级干部的提拔,是3个打分加起来。
第1个打分,是全局所有正式职工的投票。
第2个打分,是科长的投票。
第3个打分,是局领导班子的投票。
我问你,第1个群众打分,你能打几分?
全局除了我们几个认识你,还有谁认识你?自打你来了清资办,财政局的办公楼你都很少迈进去,谁会给你投票?我们几个退休的,连投票的权利都没有。
第2个科长打分。咱们清资办是个临时机构,给你打分的是你们孙科长。你根本就没给他干过活,他能投票给你?
第3个局长打分。你跟哪个局长有关系?应该都没有吧? 咱们王主任不是局领导班子的,根本说不上话。
小牛,局里已经3年没提拔干部了,应该很快了。在机关里,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你这个位置相当差。”
牛奋听完,如梦方醒,如坠冰窖。他突然觉得被人欺骗了:“我一直以为只要听话、勤快,领导就会看在眼里,就不会落下你。可是位置,位置……”
(后来牛奋学了管理学之后,才明白不仅仅是机关,世界上任何大型组织,包括企业里,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是位置)
2个月以后,财政局召开全局动员大会,竞选副科、正科级干部。果然是这3个打分加起来。牛奋果然名落孙山。
世界仿佛一下子变了。
牛奋的大学同学,一起分配到财政局的苏茂田,这次成了副科长。
牛奋见了他,还跟之前一样,热情地打招呼:“茂田”。
可是茂田看了牛奋一眼,就像不认识一样,扭脸走了。
直到有一次,牛奋识趣地喊道“苏科长”。茂田才有了笑脸,回应道:“小牛。”
竞选提拔之后,四个扫地僧去找了王主任,把牛奋放回了资产科。
孙科长便常常敲打牛奋:“你看看你,你和人家苏科长同时进的这个门,人家都是预算科副科长了,这是什么位置!你要是再不好好干,你这辈子就完了。诺,今晚加个班,这份材料明天一早给我。”
一直听话、勤快,拿了省先进的牛奋,此时在别人眼里,却开始沦为官场上的窝囊废。
牛奋咀嚼着,思考着。
而更大的刺激出现在半年之后,他大学最好的同学,去了财政部的牙克石来到了这个小城市。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